针对学生上课乱说话、拖延作业等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拟运用行为契约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列内容中,适合作为初次契约目标的是( )。
- A 保证作业正确
- B 超前完成预习
- C 按时完成作业
- D 保证学习不偏科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举要。
“行为契约法”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常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行为契约的商定、执行过程中的“强化”训练而改善行为。行为契约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确定目标行为、规定出如何测量目标行为、确定该行为必须执行的时间即行为有效期、确定强化与惩罚条件、契约双方签字。确定目标行为时,要选择家长和孩子都想要改变的某个行为习惯,例如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预习习惯、按时起床、控制玩电子游戏时间等。需要注意的是,初次制定契约不要开始就挑战“不许玩手机”“保证作业正确”等高难度的目标;要把大的目标进一步细化成小的目标。
本题中,“保证作业正确”并非题干中老张的核心问题,题干强调的是“拖延作业”,即完成时间问题,而非质量问题,选项A错误。“超前完成预习”属于较高要求的积极行为,不符合“循序渐进”原则,选项B错误。“按时完成作业”直接针对题干中“拖延作业”的核心问题,目标具体、可测量,难度适中,学生通过努力可达成,符合行为契约法初次目标的设定原则,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信心,选项C正确。“保证学习不偏科”是一个长期、模糊的目标,涉及多个学科的学习效果,难以具体量化和短期达成,选项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