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对坝体进行填筑的技术
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坝面进行流水作业,此项技术称之为坝体填筑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工程施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按照图纸对坝面进行整体划分,为流水作业做准备,合理划分具体施工方向、具体施工段长度,以坝面面积为基础对相关作业区域进行划分。第二,保证坝面划分符合工程施工时设备运行的条件要求。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合理设计坝面宽度,保证其超过最小压实设备的宽度。一般将坝面宽度控制在 15 米左右,长保持为 40-100 米之间。第三,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标准,对施工内容进行规划,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施工工序需要根据坝体具体情况、填筑面积需求、填筑辅料、坝体铺料施工季节、施工强度等而确定。第四,水利水电施工中,要控制不同工序的工作时间,注意不同季节同一操作工序的能量、能源消耗情况,如:夏季、冬季不同热量损耗等,进而有效保证施工作业的循环时间。第五,除上述注意内容外,需要对填筑技术进行把控,保证其符合标准操作规范要求,质量保障。
2.2 路基的施工技术
2.2.1 淤泥质软土处理
在进行路基施工时,需要对不同土壤软土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具体包括:第一,处理淤泥质软土。主要指对承载力不强、压缩性较强、抗剪程度较低的土质进行处理,包括淤泥质土、腐泥、泥碳等。此类土质含水量较高,均处于软塑、流塑状态,因质地较软,易发生滑移、膨胀、高压缩变形、挤出等问题。由此可见,此类土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建筑物不稳定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当水利施工作用在淤泥软土地质上时,其稳定性欠佳,难以排出所含水分,此时需要:利用置换砂层、铺垫砂层等方式进行排水;清除淤泥开挖土槽、抛石挤淤;修建砂井及时排水;扩大建筑物地基,利用桩基方式保证地基稳定性;控制其上部建筑物的加荷速度,利用固结方式将地基水分排除;采用反压护堤平台等方式进行层土镇压;利用侧向填石填砂的方式夯实地基,或封闭处理板桩墙加固稳定性,预留可能出现的不良地基沉陷量。
2.2.2 强透水层的防渗处理
在堤坝修建过程中,另一类常见土壤地质包括砾石、刚性坝基砂、卵石等等,其均有较强的透水性,抗压力较大,对上部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加大影响,甚至会因大量耗水形成管涌现象。常用开挖清除的方式结合防渗处理,增加建筑工程的稳定安全性。常见的强透水层防渗处理措施包括:以清除砾石、卵石、基砂为基础,随后进行粘土、混凝土回填,造筑截水墙,随后以回填的方式构筑防渗墙。在喷射水泥时,可采用高压灌浆喷射的方式进行防渗墙的修建,延长处理可渗路径,同时设置一定的反滤层,保证反滤层质量,增强地质土层的稳定性。
2.3 对坝体的路面进行施工的技术
完成路基施工操作后,需要对路面进行施工。此时需要注意:第一,对材料比例进行控制,对运输车辆路程、路线、进场顺序等进行安排布置,合理按照不同材料的需求按比例进行卡车装载,倾倒材料时要注意避免引起较大的尘土飞扬。第二,在完成卡车倾倒后,及时布置推土机进行压实、摊铺工作,摊铺路面,组织工作人员对路面进行厚度检查,保证其石料层厚度符合标准要求。完成此项操作后才可进行路面土体填满、路面洒水等操作。第三,完成上述操作后,通过人工作业方式,结合机械式压实方法,对路面坝体进行整平,保证压实质量。
2.4 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大体积碾压技术是现代化新兴技术,其自应用推广以来,备受关注。此技术主要是以干硬性贫水泥混凝土作为原料,掺杂硅酸盐水泥、其他材料等根据性质变化制作干硬性混凝土。具体施工过程中,使用与土石坝施工所需相同的设备,以振动碾压的方式进行路面夯实。此技术主要是利用干硬性混凝土体积小,强度高的特性,增加施工的高效性,同时此技术经济实用性强,可应用在不同土质中,应用率较高。
2.5 施工的导流和围堰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需要对闸坝进行施工,此时需要应用施工导流技术。施工导流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决定质量的技术之一。常见使用修筑围堰的方式处理施工导流中常见问题,进而保证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在修筑围堰时,因部分工程需要在地面上修筑可挡水性临时建筑,因此需要全面、仔细的考虑围堰建筑的复杂性、稳定性。进而减少水面降低、水流增加、水速加快等因素对围堰的冲击。在实际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会因自然因素等改变施工进度,增加造价成本,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施工情况、具体环境条件等科学的进行倒流施工,保重施工按计划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