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节主要介绍用于分析对象在运营之前的风险评估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包括其分析步骤和分级、辨识危险性等。
相关推荐: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本节主要介绍用于分析对象在运营之前的风险评估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包括其分析步骤和分级、辨识危险性、分析过程和危险性控制等。

一、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火灾风险预先危险性分析也称初始风险分析,是安全评估的一种方法。

它是在评估对象运营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火灾风险类别、出现的条件和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火灾危险性。

二、分析步骤和分级

1)调查、了解和收集过去的经验和相似区域火灾情况;

2)辨识、确定危险源,并分类制成表格。危险源的确定可通过经验判断、技术判断和实况调查或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进行;

3)研究危险源转化为火灾事故的触发条件;

4)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危险程度,指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危险等级级别:

Ⅰ级: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

Ⅱ级:临界的。可能降低整体安全等级,但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能通过采取有效消防措施消除和控制。

Ⅲ级:危险的。在现有消防装备条件下,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

Ⅳ级:破坏性的(灾难性的)。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

三、辨识危险性

1)直接火灾:当可燃物质和氧气共存时,遇到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火灾。

2)间接火灾:受到外力破坏引起本身发生火灾。

3)自动反应:有些化学物质本身带有含氧分子团,不需外部供氧就能发生氧化反应。

4)人的因素:人的可靠性较低,往往由于生理和心理状态造成误操作而发生火灾事故。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格式

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可列为一种表格,依据后果和频率分级,得到风险矩阵。

五、危险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