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凝血药具体内容
相关推荐:

一、常用抗凝药物的种类

1、注射用抗凝血药:肝素、依诺肝素、替他肝素、阿地肝素

2、口服抗凝药:香豆类:华法林、双香豆素、硝酸香豆素

3、体外抗凝药:枸橼酸钠

4、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阿加曲班

二、临床常用抗凝血药

 1、肝素

 体内过程:口服不吸收,宜静注

 药理作用:激活抗凝血酶Ⅲ,从而抑制多种凝血因子活性

特点:

(1)抗凝作用强大而迅速;(2)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3)对已形成的血栓无溶解作用。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能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脑血栓、心肌梗塞等;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心血管手术、心导管检查、血液透析等时的抗凝。

不良反应:

(1)自发性出血;(2)过敏反应:(3)其它:可发生血小板减少,长期应用可引起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孕妇可引起早产及胎儿死亡。

2、低分子量肝素

本类药物是肝素经化学或酶法解聚的小分子片段。

常用药物:依诺肝素、替他肝素

作用特点:

(1)选择性高,抗凝血因子Xa活性强

(2)抗凝作用强

(3)半衰期较长,每日只需皮下注射1次

(4)对凝血因子Ⅱ影响小,不易引起出血

3、香豆素类

常用药物:华法林、双香豆素、硝酸香豆素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药理作用: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肝中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进而抑制有活性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

作用特点:

(1)作用缓慢、持久,对已合成的凝血因子无对抗作用

(2)无溶栓作用

(3)体外无抗凝作用

用途: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不良反应: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

4、枸橼酸钠

作用与用途:枸橼酸根离子与血浆中Ca2+形成难解离的可溶性络合物。使血中游离的Ca2+而发挥抗凝作用。

不良反应:大量输血或输入速度太快,可使血中游离Ca2+浓度降低导致手足抽搐,尤其是新生儿及幼儿容易发生,必要时用钙盐防治。

5、水蛭素

水蛭素是水蛭唾液中的抗凝成分,具有直接抑制凝血酶的作用,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