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防雷接地系统和电气工程计量。
相关推荐:

防雷接地系统

(一)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指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军工用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的建筑物等。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国家级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及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等。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指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预计雷击次数较大的工业建筑物、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二)防雷系统安装方法及要求

属于防雷系统的有避雷网、避雷针、独立避雷针、避雷引下线等。

1.避雷网安装

(1)沿混凝土块敷设。

(2)沿支架敷设。根据建筑物结构、形状的不同分为沿天沟敷设、沿女儿墙敷设,所有防雷装置的各种金属件必须镀锌。水平敷设时要求支架间距为1m,转弯处为0.5m。

2.避雷针安装。

(1)烟囱上安装。引下线离地面1.8m处加断接卡子。

(4)避雷针(带)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热剂焊(放热焊接)。

(5)避雷针(带)的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紧固件均应使用镀锌制品。当采用没有镀锌的地脚螺栓时应采取防腐措施。

(6)装有避雷针的金属筒体,当其厚度不小于4mm时,可作避雷针的引下线。筒体底部应至少有2处与接地体对称连接。

(8)避雷外(网、带)及其接地装置,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首先安装集中接地装置,后安装引下线,最后安装接闪器。

3.独立避雷针安装

(1)独立避雷针安装分钢筋混凝土环形独立避雷针和钢筋结构独立避雷针两种。

(2)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3)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

4.引下线安装

引下线可采用扁钢和圆钢敷设,也可利用建筑物内的金属体。

为了便于测量引下线的接地电阻,引下线沿外墙明敷时,宜在离地面1.5~1.8m处加断接卡子。暗敷时,断接卡可设在距地300~400mm的墙内的接地端子测试箱内。

5.均压环安装

均压环是高层建筑为防侧击雷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雷带。

(1)如果设计不明确,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应在建筑物30m以上设置均压环。

建筑物层高小于等于3m的每两层设置一圈均压环;层高大于3m的每层设置一圈均压环。

(2)均压环可利用建筑物圈梁的两条水平主钢筋(≥Φ12mm),圈梁的主钢筋小于Φ12mm的,可用其四根水平主钢筋,用作均压环的圈梁钢筋应用同规格的圆钢接地焊接,没有圈梁的可敷设40mm×4mm扁钢作为均压环。

(3)用作均压环的圈梁钢筋或扁钢应与避雷引下线(钢筋或扁钢)连接,与避雷引下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4)在建筑物30m以上的金属门窗、栏杆等应用Φ10mm圆钢或25mm×4mm扁钢与均压环连接。

(三)接地系统安装方法及要求

接地系统包括接地极、户外接地母线、户内接地母线、接地跨接线、构架接地、防静电等。

1.接地极制作、安装

接电极制作、安装分为铜管接地极、角钢接地极、圆钢接地极、扁钢接地极、铜板接地极等,常用的为钢管接地极和角钢接地极。

(1)接地极垂直敷设。一般接地极长度为2.5m,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通常为5m。

(2)接地极水平敷设。在土壤条件极差的山石地区采用接地极水平敷设。要求接地装置全部采用镀锌扁钢,所有焊接点处均刷沥青。接地电阻应小于4Ω,超过时,应补增接地装置的长度。

(3)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

可采取换土;

对土壤进行处理,常用的材料有炉渣、木炭、电石渣、石灰、食盐等;

利用长效降阻剂;

深埋接地体,岩石以下5m;

污水引入;

深井埋地20m。

2.户外接地母线敷设

(1)户外接地母线大部分采用埋地敷设。

(2)接地线的连接采有搭接焊,其搭接长度是:

扁钢为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圆钢为直径的6倍;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3.户内接地母线敷设

(1)户内接地母线大多是明设,分支线与设备连接的部分大多为埋设。

(2)明设接地线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5m,垂直部分宜为1.5~3m;转弯部分宜为0.3~0.5m。

五、电气调整试验

电气设备试验

1.基本试验

(5)介质损耗因数tand测试。介质损耗因数tand反映绝缘损耗的特征参数,它可以很灵敏地发现电气设备绝缘整体受潮、劣化变质以及小体积设备贯通和未贯通的局部缺陷。

(6)电容比的测量。因变压器等其绝缘为纤维材料的线圈绕组很容易吸收水分,使介质常数增大,引起其电容也随之增大,故用测量电容比法来检验纤维绝缘的受潮状态。

(8)冲击波试验。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可能遇到雷电压及操作过程电压的冲击作用,故冲击波试验是检验电气设备承受雷电压和操作电压的绝缘性能和保护性能。

(10)接地电阻测试。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按设计要求:针式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应小于4Ω;板式接地极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达不到上述标准时,应加“降阻剂”或增加接地极的数量或更换接地极的位置后,再测试接地电阻直到合乎标准为止。

六、电气工程计量

(一)电气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

3.母线。

软母线、带形母线、槽形母线以单相长度“m”计算(含预留长度);

共箱母线、低压封闭式插接母线槽以中心线长度“m”计算;

始端箱、分线箱以“台”计算;

重型母线以质量“t”计算。

4.控制设备及低压电器。

配电箱、插座箱以“台”计算

箱式配电室以“套”计算。

控制开关、低压熔断器、限位开关以“个”计算。

控制器、接触器等以“台”计算。

照明开关、插座等以“个(套,台)”计算。

7.滑触线装置安装,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单相长度“m”计算(含预留长度)。

8.电缆

(1)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安装按名称,型号,规格,材质,敷设方式、部位,电压等级,地形,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长度“m”计算(含预留长度及附加长度)。

表6.1.11   电缆敷设预留长度及附加长度

序号项目预留(附加)长度说明

1电缆敷设驰度、波形弯度、交叉2.5%按电缆全长计算

2电缆进入建筑物2.0m规范规定最小值

3电缆进入沟内或吊架时引上(下)预留1.5m规范规定最小值

4变电所进线、出线1.5m规范规定最小值

5电力电缆终端头1.5m检修余量最小值

6电缆中间接头盒两端各留2.0m检修余量最小值

7电缆进控制、保护屏及模拟盘、配电箱等高+宽按盘面尺寸

8高压开关柜及低压配电盘、箱2.0m盘下进出线

9电缆至电动机0.5m从电动机接线盒算起

10厂用变压器3.0m从地坪算起

11电缆绕过梁、柱等增加长度按实计算按被绕物的断面情况计算增加长度

12电梯电缆与电缆架固定点每处0.5m规范规定最小值

(2)电缆保护管、电缆槽盒、铺砂、盖保护板(砖),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长度“m”计算。

(3)电力电缆头、控制电缆头按设计图示数量“个”计算

(4)防火堵洞以“处”,防火隔板以“m2”,防火涂料以以质量“kg”计算。

(5)电缆分支箱按设计图示质量以“台”计算。

9.防雷及接地装置

(1)接地极区分名称、材质、规格、土质,基础接地形式,按设计图示数量以“根(块)”计算。

(2)接地母线、避雷引下线、均压环、避雷网区分名称、规格、材质、安装形式、安装部位,断接卡子、箱材质、规格,混凝土块标号等,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长度“m”计算(含附加长度)。

(3)避雷针以“根”计算;

半导体少长针消雷装置按设计图示数量以“套”计算。

(4)等电位端子箱、测试板以“台”计算,浪涌保护器以“个”计算,绝缘垫以展开面积“m2”计算,降阻剂以质量“kg”计算。

说明:

1)利用桩基础作接地极,应描述桩台下桩的根数,每桩台下需焊接柱筋根数,其工程量按柱引下线计算;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极按均压环项目编码列项。

2)利用柱筋作引下线的,需描述柱筋焊接根数。

3)利用圈梁筋作均压环的,需描述圈梁筋焊接根数。

4)使用电缆、电线作接地线,应按相关项目编码列。

表6.1.12 接地母线、引下线、避雷网附加长度(m)

项目附加长度说明

接地母线、引下线、避雷网附加长度3.9%按接地母线、引下线、避雷网全长计算

11.配管、配线(18)

(1)配管、线槽、桥架区分名称,材质,规格,配置形式,接地要求,钢索材质、规格,按设计图示尺寸长度以“m”计算。

(2)配线区分名称、配线形式、型号、规格、材质、配线部位、配线线制,钢索材质和规格,按设计图示尺寸单线长度以“m”计算(含预留长度)。(19)

(3)接线箱、接线盒区分名称、材质、规格、安装形式,按设计图示数量以“个”计算。

表6.1.14 配线进入箱、柜、板的预留长度(m/根)

序号项目预留长度(m)说明

1各种开关箱、柜、板高+宽盘面尺寸

2单独安装(无箱、盘)的铁壳开关、闸刀开关、启动器、线槽进出线盒等0.3从安装对象中心算起

3由地面管子出口引至动力接线箱1.0从管口计算

4电源与管内导线连接(管内穿线与软、硬母线接点)1.5从管口计算

5出户线1.5从管口计算

12.照明器具安装。普通灯具、工厂灯等,按设计图示数量以“套”计算。